MENU

夏目漱石《心》

September 23, 2020 • Read: 6283 • 杂谈阅读设置

长篇小说《心》发表于大正三年(1914年)4月,是夏目漱石后期代表作之一。他长期受胃溃疡的折磨。明治43年(1910年)在伊豆半岛的修善寺疗养期间,病情再度急转直下,引起胃痉挛,大量吐血不止,陷入不省人事的"30分钟死亡"状态。经历了这场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体验,他一改原先俳谐式、游戏式的创作风格,从正面探求人生,着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分析,把笔锋直接转向剖析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

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以及被称为"先生"的另一个角色。全书分三卷,卷名分别为"先生与我"、"父母与我"、"先生和遗书"。实际上,本书如果要分成三个部分,也基本上如此

在第一卷中,"我"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海边的茶馆里,与其说是茶馆,倒不如说是冷饮店。引发我对先生注意的,是其身旁的一位外国人。不是因为外国人多么新奇,而是因其打扮,他除了穿着一件裤衩之外,身上什么衣服也没有。后来"我"被先生独到的思想,独到的行为方式不仅赞赏且佩服,并常常到先生家与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再此期间,先生常常与"我"讨论人性问题,"我"虽然觉得先生有满脑子伟大思想,但他却并不想把这些公诸于世,并且常会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让"我"觉得无法理解的结论

第二卷主要讲述"我"回到老家,看望生病的父亲。此时"我"刚好大学毕业,和东京的先生道了别之后,便前往乡下的父母家里。孩子大学毕业,做父母的当然是高兴的,可没过多久,他们便开始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同时这也是父亲最后的遗愿。母亲叫"我"给先生写信,希望他能帮忙推荐一些工作。"我"写了,并且陆续收到了先生的两封回信,第一封仅有寥寥数字,大体含义是希望"我"能回到东京见上一面,但此时由于父亲的病情急转直下,"我"因此没有回去。第二封信,便是先生的遗书

先生的遗书,构成了第三卷的全部内容。此时文中的"我"改指先生自己。"我失去双亲,是在我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先生在被自己的叔叔骗走了父母的遗产之后,对人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并远走他乡独自在东京生活。在这期间喜欢上了房东的女儿,但却因过去的阴影,让先生不敢肯定自己对她的喜爱。而当出现了同样喜欢小姐的"K"后,先生感觉到了危机,他抓住了"K"的弱点抢先向房东提亲了,虽然最后他与小姐结为夫妇,但"K"却自杀了。从此先生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空间里,并且不怎么与人交流。他活在孤独与愧疚中,当初是的他是如此的憎恨欺骗,是欺骗让他一无所有并且必须得远走他乡,但现在的自己却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朋友,这让他对人、对社会产生了厌恶,他把自己封闭了,他的性情大变,他的内心除了自责就是孤独。他每个月去给"K"扫墓,但这却仍然无法让他摆脱心里的阴影,并且这些事情又都是无法跟妻子启齿的,最后先生也自杀了。这是一部非常完美的心理小说,在这里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与世故,在巨大利益的面前所有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有可能化为乌有,而更可怕的是你却不知道这样的人什么时候会从好人变成坏人。小说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压抑苦涩、厌世悲观等灰色基调的画卷


以下为我本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关于第一卷中提到的外国人,作者只是简单几句描写就一笔带过了,我仍不知道这个角色在文中的作用,似乎只是为了引出先生

先生说过

社会上并没有固定的坏人;很多好人在关键时刻突然变成坏人

而在经历了巨大变故之后,人往往会变得沉默和不信任,就像先生那样。每看到一个笑脸都要怀疑这背后的真实性,让自己宁愿封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也不愿意与人过多的接触,并且再也没有办法真诚的接受所谓的关心与爱护,或者就必须在即将失去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更有可能会做出另自己终身遗憾的事情。人或许都是脆弱的,我们都太容易受伤,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但有的时候当这奢求已久的关怀到来时你已经失去了接受它的能力了

在阅读前,我看了一遍简介,其中提到作者以强烈的批判的笔触直指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于是我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直在寻找带有"利己主义"标签的角色。读完前两卷,我越发糊涂,脑海中闪过所有角色,但似乎没有带有明显"利己主义者"特征的角色。唯一一个勉强称得上的是"我"的哥哥。但当我读完全书后,豁然开朗起来。其实先生就是这样的角色

在日本文学中,我们似乎随处可见那些深入骨髓的悲观主义,日本文人的孤独总是有些瘆人。中国人很少谈论孤独、悲观这样的词语,最多表现少部分文人墨客隐逸山林的闲适感。在众多日本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感觉里面人物好像偏爱自杀,大概是因为日本人无法坦然接受自己内心的罪恶与过错,类似于道德洁癖,并且对于自己的苦楚不愿倾诉,导致内心的痛苦进一步放大。可能对于他们而言,死亡是有尊严地完成自我救赎的道路

下面这段话,是先生在遗书中,对于男女之情的描述,我觉得写的非常好,便摘在这里

但是我总觉得经常在朝夕相处过于亲近的男女之间,会失去相爱所需的刺激的清新感觉。正如闻到香味只在焚香的一瞬间,品酒只在刚喝的一刹那,爱情的冲动也只存在于倾刻之间。一旦平静地度过这一阶段时,越来越驯熟,可是增加的只是亲密,而爱情的神经却渐渐麻痹下来

Last Modified: December 9, 2020
Archives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
Leave a Comment

4 Comments
  1. Wulnut Wulnut

    学长也看夏目漱石啊

    1. mathor mathor

      @Wulnut第一次看

    2. Wulnut Wulnut

      @mathor我第一次看的是夏目漱石的书是,我是猫感觉还蛮不错的

  2. 阿流 阿流

    写的很好,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先生的悲观,不过我就没办法把自己的感受这么好的表达出来,很羡慕博主的文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