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Human Language Processing——Alignment Train

August 3, 2020 • Read: 2069 • Deep Learning阅读设置

在算所有的候选对齐预测的总和之前,我们先看看一个候选对齐预测是怎么计算的。HMM,RNN-T和CTC的计算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往后只用 RNN-T 来当作例子。首先我们找出一条候选对齐,比如h = ∅c∅∅a∅t∅∅。$P(h|X)$就等于每个位置的发射概率和转移概率的连乘

RNN-T与CTC不同的地方在,它另外训练了一个解码的RNN。这个RNN会把解码出来的token当作输入,去影响它接下来的输出。一开始我们没有任何输入,就先输入一个<BOS>让它产生一个向量。一开始产生的是$l^0$,我们把编码产生的$h^1$,与$l^0$一起输入给解码器MLP,让它产生一个概率$p_{1,0}$,表示输入第一个隐层,没产生任何token时,RNN-T产生出的概率分布。它是∅放在句首的概率。接下来我们要算,有了这个∅之后,产生下一个token为c的概率。上面的解码RNN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它只在解码器MLP生成了实在的token,它才会往下计算。但产生∅是表示当前由编码器输出的隐层$h^1$的信息模型已经用尽了。接下来我们要计算下一个token的隐层$h^2$。我们把$h^2$和之前的$l^0$一起输入编码器MLP,输出得到概率$p_{2,0}$。由于我们解码出了实在的token c。往后一步这个c就会输入给上面的RNN,来计算一个新的$l^1$。$l^1$和$h^2$一起丢给解码器MLP就会得到概率$p_{2,1}$。以此类推...

我们把这些输出的概率全部相乘,就是最终$P(h|X)$的概率

RNN-T 它神奇的地方是,它把 token 与 token 之间的关系,独立用 RNN 来表示。而这个RNN不考虑∅这个token。这样在训练的时候,会有帮助。图中的每一个格子,都对应到一个固定概率分布。比如$p_{4,2}$表示我们已经读了4个声学特征,且已经产生出两个token的概率。每个格子上的概率分布,不受到你如何走到这个格子所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状态发射出某个观测的概率是独立的。这刚好是HMM的独立观测假设

HMM 是用向前和向后传播算法来计算所有候选对齐的概率分数。RNN-T与HMM 所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定义$α_{i,j}$为,已经读了第i个声学特征且输出了第j个token的所有对齐分数之和。比如说$α_{4,2}$可以从$α_{4,1}$和$α_{3,2}$转移过来,那么就有$α_{4,2} = α_{4,1} p_{4,1} + α_{3,2}p_{3,2}$。如此一来,我们就很容易推出动态规划的递推式 $α_{i,j} = α_{i-1,j}p_{i-1,j} + α_{i,j-1}p_{j-1,i}$。这样我们只需要遍历一个T×N的网格,我们就能算出所有的分数之和。有了所有候选对齐的概率分数之和,我们就得到了$P(Y|X)$

接下来是思考要怎么训练了。我们要找到一个模型参数,来让$logP(\hat{Y}|X)$最大。网格中,每一个箭头都代表了一个概率。我们从左上边走到右下角,其中所经过的每一个路径的概率相乘,就是这个对齐方式的分数。所有这些候选对齐方式的和,就是他们相乘和相加的结果得到的

由此$P(\hat{Y}|X)$对参数θ的偏微分,就等于总的每个箭头$p_{i,j}$对参数的偏微分,乘以$P(\hat{Y}|X)$对每个箭头$p_{i,j}$的偏微分,再把这些结果相加

对于前一项,每个箭头对参数θ的偏微分,计算方式就是经典的BPTT时序的反向传播。一开始最右边的结果计算和标签的损失,反向传播传到编码器,再传到上面的解码器RNN

对于后一项,整个$P(\hat{Y}|X)$对每个箭头的偏微分,我们要先用之前的动态规划算法得到$P(\hat{Y}|X)$。算的时候,要把包含当前$p_{i,j}$和不包含当前$p_{i,j}$分开来计算。对于前面包含$p_{i,j}$的,求导后就只剩非$p_{i,j}$的概率相乘求和。对于第二项没有包含$p_{i,j}$的求导,它就没了。我们把第一项再整理一下,就可以得到最终的计算式。得到$P(\hat{Y}|X)$后除以当前箭头$p_{i,j}$的概率

这时,我们再引入另一个辅助变量$β_{i,j}$。它与$α_{i,j}$很像,它表示从第i个声学特征开始且输出到第j个token的所有候选对齐分数之和。$β_{4,2}$如上图所示,它表示已经产生了4个声学特征和输出两个token的情况下,它们当前位置走到结尾为止的所有路径的分数总和。$β_{i,j}$刚好是$α_{i,j}$的反过来。前面$α_{i,j}$对应着 HMM 的正向传播算法,这里$β_{i,j}$对应着 HMM 的反向传播算法。通过动态规划算法,于是我们有递推式,$β_{i,j} = β_{i+1,j}p_{i,j} + β_{i,j+1}p_{i,j}$

当我们可以算$α_{i,j}$和$β_{i,j}$之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所有包含$p_{4,1}(a)$的分数总和。如图示,$P(\hat{Y}|X)$的计算方式可以改写为,所有从起始位置到 (4,1) 的候选对齐路径的分数和$α_{4,1}$乘上$p_{4,1}(a)$后,再乘上所有从位置 (4,2) 到终点的候选对齐路径的分数和$β_{4,2}$。然后我们把它再除以$p_{4,1}$,就消掉了$p_{4,1}$。这样$P(\hat{Y}|X)$对某个箭头概率$p_{i,j}$的偏微分就可以改写为$α_{i,j}β_{i,j+1}$。带入最终的式子后,就能计算全部候选对齐的得分,对模型参数的梯度。然后反向传播更新模型参数进行训练

训练好模型之后,我们要进行推断,即遍历所有可能的候选$Y$,来使得模型输出的概率$P(Y|X)$最大,从而找到最优的解码$Y$。但现实中遍历所有可能候选$Y$不大容易。我们只能退一步求其次,通过贪心近似估计的方法。我们不把所有的候选对齐分数加起来,而是比每一个$Y$中,分数最高的那个对齐方式。概率最高的对齐方式叫作h*。我们要探究h*它背后的Y*是什么

实际中要怎么找一个概率最高的对齐方式呢?RNN-T每一个时间步都会跑出一个概率分布。我们把每个概率分布中,概率最大的那个token取出来,就是h*的一个近似。由于取当前概率最大的未能让整个路径最大的。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更好的近似,就用beam search,在精度和计算效率上进行折中和平衡

最后再比较一下这三个模型。在解码部分,LAS和RNN-T会考虑前面的时序对当前时序的影响。而CTC没有考虑之前的时间步,已经生成出来的token。在对齐部分,因为中间的注意力层,LAS不用显示地考虑对齐。由于注意力一次要看全部,这也导致它不能在线学习。而CTC和RNN-T没有注意力层,RNN一步一步地对输入解码,让它可以在线学习。但缺点是需要把输入和输出进行对齐。而且针对需要对齐的训练,会比较麻烦

Archives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