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数据链路层(二)

November 2, 2018 • Read: 3842 • 计算机网络阅读设置

拓展以太网展开目录

集线器展开目录

1990 年 IEEE 制定出星形以太网 10BASE-T 的标准 802.3i。“10” 代表 10Mb/s 的数据率,BASE 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 代表双绞线

10BASE-T 以太网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 100m

集线器和网线一样工作在物理层

计算机数量和距离上扩展展开目录

可以将多个集线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以太网,这不仅可以扩以太网中计算机的数量,还可以扩展以太网的覆盖范围。使用主干集线器连接教室中集线器,形成一个大的以太网,计算机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达到 400 米。
要是两个集线器的距离超过 100 米,还可以光纤从将两个集线器连接起来,集线器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可以将相距几千米的集线器连接起来,需要通过光电转换器,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的相互转换。
使用集线器扩大以太网会导致一个问题,看下图,假如 E 和 F 要通讯,那么 E 就会将数据发给 A、B、C、D、F 所有的计算机,这就导致冲突次数可能会增加,如果 E 与 F 通信的过程中,B 要与 C 通信,就会发生冲突。所以后来发展出了网桥这个设备,就能很好的解决冲突问题

使用网桥优化以太网展开目录

  1. 网桥基于 MAC 地址转发帧,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 一个接口一个冲突域。冲突域数量增加,冲突减少。
  3. 实现帧的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4. E1 接口和 E2 接口可以是不同的带宽

使用网桥优化以太网,对于网络中的计算机是没有感觉的,也就是以太网中的计算机是不知道网络中有网桥存在,也不需要网络管理员配置网桥的 MAC 地址表,因此我们称网桥是透明桥接

网桥接入以太网时,MAC 地址表示空的,网桥会在计算机通信过程中自动构建 MAC 地址表,这称为 “自学习”。

网桥的接口收到一个帧,就要检查 MAC 地址表中与收到的帧源 MAC 地址有无匹配的项目,如果没有,就在 MAC 地表中添加该接口和该帧的源 MAC 地址对应关系以及进入接口的时间,如果有,则把原有的项目进行更新。

网桥接口收到一个帧,就检查 MAC 地址表中有没有该帧目标 MAC 地址对应端口,如果有,就会将该帧转发到对应的端口,如果没有,则将该帧转发到全部端口(接收端口除外)。
E0 接口会记录 AB 的 MAC 地址,E1 接口会记录 CDEF 的 MAC 地址,E2 会记录 ABCD 的 MAC 地址,E3 会记录 EF 的 MAC 地址

交换机展开目录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桥接口增多,网桥的接口就直接连接计算机了,网桥就发展成现在的交换机
集线器的特点:

  • 端口独享带宽

交换机的每个端口独享带宽,10M 交换机,则每个端口带宽是 10M,24 口 10M 交换机,交换机的总体交换能力是 240M,这和集线器不同。

  • 比集线器更安全

使用交换机组建的网络比集线器安全,比如计算机 A 给计算机 B 发送的帧,以及计算机 D 给计算机 C 发送的帧,交换机根据 MAC 地址表只转发到目标端口,E 计算机根本收不到其他计算机的通信的数字信号,即便安装了抓包工具也没用

  • 接口到计算机全双工

交换机接口和计算机直接相连,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可以使用全双工通信

  • 全双工模式不再使用 CSMA/CD 协议

交换机接口和计算机直接相连接,使用全双工通信数据链路层就不需要使用 CSMA/CD 协议,但我们还是称交换机组建的网络是以太网,是因为帧格式和以太网一样。

  • 接口可以工作在不同的速率
  • 广播帧会转发到全部端口
实验:查看交换机 MAC 地址表展开目录

交换机能够学习根据帧的源 MAC 地址构造 MAC 地址表

首先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 ping 其他计算机,不然所有计算机都没互相通信过,交换机就不会记录有它们的 MAC 地址

虚拟局域网展开目录

一个局域网就是一个 LAN

使用虚拟局域网的场景很广泛,举个例子,一个公司有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工程部,各个部门按道理来讲一般是在同一楼层,每一层楼各有一台交换机,这样就能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段隔开,保证信息安全。但实际上,假设部门内部没办法全部分配在同一层楼,就会导致互相之间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不安全,因此可以采用虚拟局域网的方式将其划分在一个 VLAN 中

Archives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
Leave a Comment